在現代牙科治療中,越來越多成人選擇透過矯正改善牙齒排列、提升咬合功能與美觀。不過,許多患者在完成矯正療程後,發現牙齒間出現一個個小小的「三角黑縫」,這就是常見的「黑三角」現象(Black Triangle)。
究竟這些三角縫是什麼?為什麼會出現?又該怎麼改善呢?本文將帶您深入了解。
所謂的「三角縫」,是指兩顆牙齒之間下方靠近牙齦處出現的空隙,呈現三角形狀,肉眼看起來像是黑色的小縫隙。這些空隙其實是因為牙齦未能填滿兩齒間的間隙所造成,可能影響美觀,也容易讓食物殘渣卡住,增加牙周病風險。
牙齦退縮或高度不足:成年人的牙齦與牙周組織再生能力較低,矯正後牙齒雖然排整齊,原本擁擠區域的牙齦卻無法自然填補空隙。
牙齒形狀為三角錐狀:若牙齒本身為「三角形」而非「方形」,兩牙間接觸面小,也容易導致牙齦無法填滿縫隙。
矯正後牙齒位置改變:調整牙齒位置可能會拉開牙齒間的接觸點,增加黑三角發生的機會。
1. 輕微狀況
保持良好口腔衛生,避免牙齦發炎惡化。
使用牙線與牙間刷,清潔牙縫並刺激牙齦回復。
2. 中度狀況
牙齒接觸點修型(IPR):醫師可透過微調牙齒接觸點形狀,讓牙齦有機會自然生長並填補縫隙。
3. 嚴重或美觀需求高者
晶透全瓷牙冠(FPC):透過量身打造的牙冠改善牙齒外型與間距,不僅填補縫隙,也讓整體牙齒更白皙美觀。
陶瓷美白貼片(Veneers):對於不需修整整顆牙齒者,可採用美白貼片遮蓋黑三角,快速達成美觀效果。